解码科技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挺进,宁波科技服务业有哪些举措 -k8凯发官网
视频制作 记者 吴正彬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服务业延续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7月,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220.8亿元,增速为29%,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
图片:技术经纪人(右)走访企业
那么,我市科技服务业当前存在哪些优势和短板,有何创新举措,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善福,请他一一解答。
记者:我市科技服务业有何亮点优势?
陈善福: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行业是我市科技服务业的一大特色,1-7月份该行业营业收入109亿元,增速达69.3%,对全省该行业的贡献度高达89.5%。
此外,在全省服务业“亩均效益”改革工作中,我市科技服务业企业表现突出:2020年、2021年、2022年全省科技服务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前20名企业中,我市分别占了8位、10位和9位,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记者:我市科技服务业有何推进举措?
陈善福: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关键点”。组建科技服务业工作专班,建立专人对接机制,对重点企业进行定向精准帮扶,推进各项科技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以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等形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2021年,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总营收的比重近60%,是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示范点。
二是建好创新平台“枢纽点”。2018年以来高质量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23家,2021年甬江实验室获批建设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获批首个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截至2021年底,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6个,创建1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50家、众创空间130家,孵化高科技企业超50家。通过打造以上这些战略性的科技力量,来提升科技服务能级。
三是织好成果转化“服务网”。2021年全市技术交易额达319.5亿元(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科技大市场在其中起到非常总要的作用。科技大市场不断迭代升级到现在的3.0版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式转移转化服务体系;集聚了近5000家会员,超7万项技术成果,近千名技术经纪人,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坚持常态化开展院企“双百”对接活动,进一步精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共开展院企对接活动213场,转化科技成果近千项。
四是用好科技金融“活水源”。充分发挥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作用,激活科技金融引导放大效用。截至2022年8月,备案投资机构近200家,可投资本超400亿元。天使引导基金累计签订投资项目300余项、投资金额超3亿元,直接撬动社会资本超18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投企业目前市值超300亿元其中,估值超10亿元的6家。累计79家企业获得二轮及以上融资,增资金额合计超30亿元。
记者:我市科技服务业存在哪些问题短板?
陈善福:首先是发展规模总体偏小。2021年,我市科技服务业总营收445.4亿元,增速29.7%,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但与杭、广、深等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从各城市科技服务业营收构成来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是各城市科技服务业的主体,而这一块是我市的短板。
其次是企业上规率偏低。截至2021年底,全市纳入市统计局统计的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共354家(营收1000万元以上),上规比率不到2%。与其它城市相比,我市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明显偏少。
第三是区(县、市)发展不平衡。上半年,各区(县、市)增速前三位分别是:前湾新区80.1%、宁海55.6%、象山27.7%,后三位分别是:高新区0.9%、奉化区-7%、北仑区-24.4%,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各区(县、市)的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企业规模有很大关系。
第四是整体服务能级不高。我市科技服务业虽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但行业内部以服务链为牵引的协同效应不强,如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领域,企业规模小、同质化竞争明显
记者:我市科技服务业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善福: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出台《宁波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暂定名)和《宁波市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暂定名)等政策,在招引企业来甬落户发展、支持企业上规做大做强、促进成果转化、推进行业集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科技服务业项目等,通过多措并举,力争到2024年,全市科技服务业营收达1000亿元、技术交易额达650亿元、培育市级以上双创平台超过200家。
另一方面,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健全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领域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分类评级,加快推进研究院市场化改革。推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双创”载体向高端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进科技大市场3.0版数字化升级,扩大服务受众面、提升服务能级。
此外,开展科技服务业企业引进培育行动。支持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业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来甬落户发展;对本地发展潜力大、发言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到2024年,力争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达1200家。
还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出台《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引导金融资本高水平服务科技创新,到“十四五”末,力争市天使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累计超过100亿元。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引育力度,壮大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招商,强化行业龙头企业招引,落户甬江科创区,带动业态创新升级。
来源 东南财金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王虎羽
一审 谢伶燕 二审 诸新民 三审 周立明 终审 杨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