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话共富 | 历任村支书接棒,水蜜桃火了,村民富了! -k8凯发官网
视频制作 记者 鲁威
胡陈乡,位于宁海县东部山区,区域面积90.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6%,境内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双溪社区,曾经是宁波市16个相对欠发达地区之一。
二十年前,这里曾是个“空心村”。村民辛苦劳作,一年到头只够裹腹,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如今,这里春有漫山遍野的桃花,夏有十里飘香的水蜜桃,更有结合山水田园、乡村旅游、运动休闲等打造的农业综合体、桃文化博物馆、桃园自行车绿道……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水蜜桃销往全国各地。
日子好了,村里富了,村民笑了。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历任村支书的接棒努力。
“二十多年前,村里就靠地里的庄稼过活,一年到头,全家收入也只有2000多块。后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当木工、泥瓦匠,村里就只剩老人。”72岁的陈金宝在1987年到2005年期间任职中堡溪村党支部书记。正是在他的推动下,中堡溪村才有了如今处处桃花、蜜桃飘香的美景。
“我是中堡溪人,村里再熟悉不过了。我回到村里当村支书,一直在琢磨如何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陈金宝说,当时,村民靠天吃饭,年轻人都跑光了。一次无意间,他听说宁海批发市场上的水蜜桃供不应求,一公斤可以卖到4.8元钱,就动了在村里种植水蜜桃的想法。他找来奉化的水蜜桃专家,想看看村里的土地是否适合种植水蜜桃,考察结果让他信心大增。“专家说我们这里的水土很适合水蜜桃,比奉化还好。这我就有信心了!”
1997年,老村支书陈金宝和后来被村民称为“水蜜桃书记”的叶菜亦率先引进2000株桃苗开始试种。3年后水蜜桃收果,一公斤卖到8至10元,比种水稻收入高两三倍。随着水蜜桃在市场上走俏,村民尝到甜头,便在山上、田里种起了桃树。
“2005年,有领导来调研我们的水蜜桃种植。我当时吹了个牛,说我们东山村的桃子要卖到宁海市场去!”陈金宝感慨,现在看来,当时的豪言壮语只是起步,如今这里的桃子不仅销往宁波市场,还销往了全国各地。
在中堡溪村的桃林里,老村支书陈金宝和叶菜亦时常习惯性地走走看看。"今年天气好,水蜜桃甜度高,但你看,这里被晒到了……"两人一路走一路聊,依然保持着多年来的默契。
2005年任期结束后,接班陈金宝的正是叶菜亦。1997年,当陈金宝第一次提出要在村里种桃树时,叶菜亦立马就响应了。“当时大家都有顾虑,谁都没有经验,要从头做起。我记得最开始种桃苗的就18户人家。”叶菜亦回忆道。
在新领域摸索势必会遇到阻碍。桃子种出来了,最初因为名气不够、品质不佳,桃农走街串巷2元/公斤地卖桃子,但仍很艰难。有村民埋怨村干部,陈金宝和叶菜亦那几年也背负了不小的压力。
2007年,当地水果产业协会成立,叶菜亦邀请各地果蔬专家来现场指导授课。从此,桃农们的种植技术突飞猛进,水蜜桃品质大幅提升。但是,光有品质没有名气也不行。2008年,胡陈乡开始搞"桃花节""水蜜桃节",努力打响胡陈水蜜桃的知名度。2010年,胡陈水蜜桃良好的品质获得了肯定,得到了"中华名果"的荣誉称号。在中堡溪村种植桃树的村民越来越多,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到家乡,叶菜亦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水蜜桃书记"。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堡溪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实现了水蜜桃种植、水果采摘、鲜花种植、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组合式发展,建有水蜜桃特色产业基地3000余亩,拥有宁海县单体面积最大的水蜜桃种植基地——东山桃园。
投资400万元的桃交易市场和"三位一体"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了起来,依托农技专家和党建联盟,搭建水蜜桃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合作平台,村庄打开了增收致富的路子。2016年,乡政府和村委会投资500余万元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完善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硬件设施,新建了桃园风车、自行车驿站、购物中心、露天茶吧、桃香亭等,并延伸木栈道、登山游步道,安装标识标牌。2017年,又继续实施水蜜桃特色产业示范区项目,新建桃文化博物馆,打造桃园自行车公园,将桃园自行车道延伸至5.5公里。现如今,东山桃园已成功升格为国家aaa级景区,获评浙江省特色果蔬采摘基地等荣誉。
“2017年,我们请来了歌手阿牛做我们的桃花大使,他现场唱起了《桃花朵朵开》。那时候的桃花节真的是人山人海,是我印象中人数最多的一年。”叶菜亦回忆。
如今的胡陈乡,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东山桃花节、十五届水蜜桃文化节等特色农事节庆。2015年东山桃花节获评宁波市社会办节一等奖,2017年桃花节期间单日游客人数突破10万人次。通过这些农事节庆,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兴旺的人气,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落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发展,带旺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中堡溪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县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市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旅游特色村”等,获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市级农家乐示范点、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2020年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可中堡溪村的党员干部面对成绩并没有满足,而是又有了新的目标。
2022年2月,胡家明接过中堡溪村发展的重任。“之前依托东山桃花节、水蜜桃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打下的‘好口碑’,中堡溪‘十里桃源’知名度也越来越响。今年,我们中堡溪村东山自然村开始艺术振兴乡村,通过挖掘村庄桃产业,重点打造桃花蛋、多彩市集、日出东山街等艺术节点34个,大大提升村庄观赏性。同时,以桃文化为中心,组织村民深度参与艺术设计实践全过程,激发村民艺术天赋,培育村民手艺和产业,通过艺术节点的设置和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有效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他踌躇满志,希望以之前的书记为榜样,做好“领头雁”,带领村民和党员干部,让中堡溪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未来,我们中堡溪村将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以‘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为特色的农业示范区、农事节庆体验区、乡村旅游功能区,推动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果蔬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综合优势,让村庄更富裕,让村民更幸福。”
“抓准一个产业,拧紧一股信念,中堡溪村的村支书们做好了发展产业的接力。从因地制宜找到了实现共富的水蜜桃,到保品质、办节庆、接市场、促融合,再到引入艺术振兴乡村提档升级,一步一个脚印深耕桃产业。村支书们始终是中堡溪村水蜜桃产业发展的主心骨,通过不断挖掘当地农业农村多功能性,有效推动了水蜜桃三产融合,拓宽了村民持续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对中堡溪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同时,他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给中堡溪村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保品质、稳产量。通过农业物联网、精准管护等方式稳定中堡溪村水蜜桃产量和品质,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桃农收入的影响;二是精提升、谋共富。从桃花节到艺术振兴乡村,中堡溪村依托水蜜桃产业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了深度体验的提升阶段,具备了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的能力。从游客需求出发,改善提升旅游品质,聚焦多村并进,是未来中堡溪村需要努力的方向。”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吴林倩 王威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林伟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徐杰 终审 杨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