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宋韵·现场 | 四方宾朋聚一堂 三月春水碧于天 宁波“三湖”宋韵文化研讨会暨甬上文化传播力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 -k8凯发官网
“三湖”宋韵文化研讨会现场 视频制作 记者 潘苗
巍巍甬城,荡涤千年风华;悠悠“三湖”,诉说宋韵今风。3月9日下午,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主办的宁波“三湖”宋韵文化研讨会暨甬上文化传播力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月湖金汇小镇云在书院举行。
研讨会现场
范立舟、张如安、李广志、黄文杰、王晓菁、王敏旋、赵淑萍、朱勇伟等专家,与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学军、宣传部出版和k8凯发官网的版权处处长谢安良,以及慈城古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嘉宾表示,宁波慈湖、月湖、东钱湖“三湖”周边,集中保留着我市大部分宋代遗存,名人文化、书香文化、青瓷文化、海丝文化昌盛,文旅资源得天独厚。进一步挖掘“三湖”文化底蕴,转化相关学术成果,让“三湖”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需要各界同仁共同助力。
视频制作 记者 崔引
学术“三湖”:学者辈出 影响深远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范立舟是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曾出版著作《南宋“甬上四先生”研究》,在2016年、2019年前后曾多次到访慈湖、东钱湖一带。当天,他以《“甬上四先生”是王阳明的先驱者和思想源头》为题带来一场分享。范立舟介绍,“甬上四先生”是南宋时期四位明州(今宁波)学者舒璘、沈焕、杨简和袁燮合称,他们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最重要的弟子,四人既是同乡又是同门,在南宋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范立舟在发言中
范立舟表示,人们一般将陆、王心学并称,然而在凸显王阳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陆九渊弟子与王阳明学说之间的启发与继承关系。杨简最主要的学说是“心之精神是谓圣”。“正是在以杨简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推动下,陆学成为与朱熹学说分庭抗礼的一个学派,延续至明代,经陈献章、王阳明等人的接续和发展,陆王心学方形成支配一代学术趋向的思潮洪流。可以说,阳明心学的精髄,即来自南宋陆九渊及‘甬上四先生’的启示。”范立舟说。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如安补充表示,“一般来说,宁波以日、月湖并称”。据他考证,杨简就是出生在日湖(今延庆寺一带),后来去了慈湖安居,“虽然地理上的日湖现已不存在,但相关内容可以纳入广义的月湖范围。”
南宋宁波的名人学者,“甬上四先生”之外,“也应当关注到黄震和王应麟,他们都是宋代非常有影响力的宁波学者。”张如安说,“还有舒亶、楼钥、陈允平等文学家,也都是日、月湖养育而出。”
张如安在发言中
金石“三湖”:从北宋“飞天”到南宋石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波保留了大量宋代石刻遗存,是今日宁波弥足珍贵的文旅资源。
张如安提及,宁波“石造”文化是很值得关注和书写的内容。近日,张如安造访慈城孔庙崇圣祠,仔细“阅读”了宋元祐七年(1092)年的《明州慈溪县普济寺罗汉殿记》,欣赏了现存崇圣祠内,原属宋代慈湖边一座著名的庙宇普济寺留下的“飞天”石刻。“我们知道敦煌有‘飞天’,但很多人不知道宁波也有‘飞天’。”在张如安看来,这几组石刻虽然是北宋作品,造像仍保留有唐代的丰腴,值得一看。
保留宁波石刻文化更多的是东钱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海曙区作协主席赵淑萍刚刚出版完成《石魂: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口述实录》一书,对东钱湖南宋石刻的发现始末和保存现状了解较多,“经过宁波老文保人和多个单位部门的努力,东钱湖南宋石刻大部分集中保存在石刻公园,但仍有多条‘国保’级墓道散落在湖山之间,给参观者穿越时光的感受。”
赵淑萍在发言中
研讨会上,宁波文旅研究院副书记、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文杰建议,宁波应当在南宋石刻公园基础上,高水平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石刻文化是宋韵文化的一个小点,并不是东钱湖宋韵文化的全部。宁波在日本被称为‘圣地宁波’,这一文化气象是世界级的。以宁波为基点打造宋韵文化传承中心是有底气的,它的意义将大于‘南宋石刻博物馆’。”
黄文杰在发言中
文艺“三湖”:古籍、绘画与戏曲
千年湖光,过客无数。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广志对宁波海外交往史研究颇深,他表示,在宁波与日本的交往过程中,演绎出许许多多动人的历史故事,至今仍然是日本文化中的闪亮明珠。
李广志在发言中
李广志表示,“宋代,宁波与日本交流呈多样化,主要以民间交往为主,包括贸易、人文、书画、佛教等,那些发生在宁波的美好往事,用两个字表示就是‘宋韵’。”李广志详细介绍了从月湖附近“出发”,今天保存在日本的珍贵文书思溪版《法苑珠林》,以及从东钱湖惠安院“出发”的,保存在日本大德寺的《五百罗汉图》,表示这些重要文献、书画“见证了宁波月湖、东钱湖以及宋韵文化在日本的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除了古籍和绘画,“三湖”还孕育出许多戏曲故事。宁波文旅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晓菁表示,“2021年年底,我们团队创作了庭院戏剧《听·见 鄞令王安石》,我们希望观众在了解王安石的故事后,再来到宁波的月湖、东钱湖,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山水风景,还能想到王安石当年在这里兴办县学、兴修水利、颁布青苗法的往事,想到他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当山水遗迹被赋予了历史文化意义,通过文旅融合,宋韵文化也将成为一道风景,刻入人们心间。”
王晓菁在发言中
“宋韵的这个‘韵’字到底是个什么?我觉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宋韵是文化精神,也是审美情趣。”王晓菁说,她最近有关注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花朝节”。“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五,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也是一个宋代就有的节日。随着最近宁波入春,百花相继开放,如果能够召集大家一起去‘三湖’游春,过一个花朝节应该也会很有意思。”王晓菁觉得,应当通过更多“看得见”的活动去呈现宋韵的韵味,既要有形而上的“道”,也有形而下的“器”。
畅想“三湖”:盘活资源,“活化”利用
本次研讨会,还请到一位特殊嘉宾,80多岁的宁波瓷片收藏家朱勇伟,他从自己的收藏经历出发,介绍了“三湖”附近出土宋瓷的特点。“我有注意到,月湖出土南宋瓷片特别多,有不少是定窑,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研讨会现场,朱勇伟还带来不少青瓷片,令人一开眼界。
朱勇伟在发言中
谈到“三湖”宋韵文化的未来,宁波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敏旋表示,宋韵文化要“流动”起来,需要与相应的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离不开产业。围绕湖文化,有湖就有景,可以打造‘湖景宋韵’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有标志性的打卡地,融入日常的湖畔公园体验;还可以打造产业链,推出宋代生活场景体验,利用大众当下对宋文化的好奇,让宋代的服饰文化、青瓷文化得到新时代的发扬。”
王敏旋在发言中
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出版和k8凯发官网的版权处处长谢安良表示,慈湖、月湖、东钱湖“三湖”是宁波文教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三湖宋韵文化带”具备一定基础。“宋韵的重点在于‘韵’字,传播转化时,当侧重精神气质、生活美学的传承,让宋韵与当下生活相结合。无论是点茶、焚香,还是插花、绘画,需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推广方式上,可以通过结合旅游探索产业化,也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化扩大宋韵的传播力。”谢安良说。
谢安良在发言中
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学军在总结发言时说,“宁波的宋代人文资源丰富,不乏具有标识度的人物和遗存,但如何做好通俗化的解读,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宋韵文化的特色和魅力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
任学军在发言中
任学军建议,可以通过多出版相关著作,解读源于宋代的心学精神,如何在传承流变中影响塑造宁波的城市性格;盘活文旅资源使得散落在宁波大地上的宋代遗存“活”起来。巧合的是,宁波“三湖”均在地铁4号线沿线,研讨会上,任学军对打造4号线“宋韵”专列的设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植入更多体验式、沉浸式活动,让文化、文明、文旅、文采融合在一起,涵养当代市民的审美情趣和城市气质。”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文 胡龙召/摄 崔引/视频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房伟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杜春景 终审 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