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再出发!浙江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k8凯发官网
衢江区社会治理中心
改革,在又一个春天出发。
2月28日,浙江将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部署新一轮改革任务。新的一年,数字化改革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迭代升级改革思路、方法、路径、机制,进一步谋好系统重塑之策,培育升级系统成熟度,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放大数字化改革的含金量。
数字化改革既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又是一片需要攻坚克难的“无人区”。在前期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许多期盼:让数字化改革的种子在基层扎下根,茁壮成长;通过“多跨协同”,让各地各部门涌动的改革春潮,形成合力汇聚成一江春水;更多有实战实效的重大应用,能出现在改革一线……
春天的故事,仍在续写。
通过健康大脑 浙里防疫,柯城区沟溪乡网格员预约疫苗接种
迭代升级、全面贯通
让改革在基层扎住根
接地气的农人们,最珍惜宝贵的春光。在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里,有村民已经开始了耘田播种。作为浙江省首批试点的未来乡村,这里的基层干部和村民们,因为数字化改革,在寻常的生产生活中,望到了“未来”的模样。
村民们曾经牵挂的水位、雨量等农事、汛情信息,如今由传感器实时监测汇总,经数据分析后,通过“防汛防台在线”可一键查看;一般问题投诉反应给网格员后,经“掌上基层”app一键上报,上级部门收到会按流程及时解决。
数字化改革,正在乡村播下应用的“种子”。“防汛防台在线”是浙江在省级层面推出的重大应用。如今通过向下贯通,基层干部、村民们也可以通过“浙政钉”“浙里办”使用。“过去要下载多个app,现在进一个口子,就能找到管用的应用,高效多了。”沟溪乡网格员何小忠说。
2021年,浙江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推进,在省市县三级构建了“152”工作体系:“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即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等五大系统;“2”即数字化改革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
当前,基层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如何让数字化改革更好惠及基层?浙江为数字化改革向乡镇及以下延伸做进一步探索,在“152”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按照全省改革大局不断丰富拓展、迭代升级。
浙江在宁波、衢州先期试点,为数字化改革“152”有机衔接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141”体系展开探索。
目前,“七张问题清单”、社区矫正协同应用、“浙江e行在线”、“防汛防台在线”等4个试点应用的15个业务模块在宁波、衢州实现省、市、县、乡镇、村、网格全贯通,初步形成改革成果向乡镇以下延伸的实现模式和技术路径。
“从县域治理来看,无论是防汛防台、疫情防控等应急事件的处置,还是各公共服务事项的有效供给,治理方式、手段、工具、机制都在变革。”江山市委书记朱素芳说,用实用、管用的数字化应用,来辅助提升决策的精准度,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浙江将把基层治理作为独立系统加快构建。这让数字化改革在基层有了“根”,在上情下达的同时还为下情上传提供了畅通的通道。
宁波市江北区就打造了区级社会治理中心,该平台通过共享、整合、优化、拓展、提升等手段,迭代升级四平台,做强实战网格,将城市管理资源的数据整合,实现部门联勤联动高度协同,上下贯通指挥统一。
“我们用实时在线的数据来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用更多智能化手段和方法来提升我们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江北区全域治理运行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数字化改革谋划的基层治理系统,让大家充满了期待。
柯城区沟溪乡网格员正在培训使用基层治理四平台
智能化、智慧化
“大脑”思考更有力
因为一个“大脑”的诞生,上虞传统产业的转型,在数字化改革中找到解法。
去年,卧龙集团和上虞区国资公司牵头建设了电机产业大脑,让相关企业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故障停机时间减少80%以上。对企业来说,数字化改革,改出了真金白银。
这得益“电机产业大脑”对政府、企业决策的有力支撑。电机产业大脑接入了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部分数据信息。其应用场景主要涵盖“政府侧”和“企业侧”两个方面。“政府侧”随着数据流的持续汇聚,通过平台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为政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高效配置资源,精准招商引资提供支撑。“企业侧”则通过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降低供应链成本、融资成本,缩短研发和交付周期,从而破解产业链协同低效难题。
“在规划里,电机产业大脑建设将从企业级到区域级,再从全国级升级到全球级,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2.0版本迭代,到2023年将完成产业大脑4.0版本的功能迭代。”卧龙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建成说。
“产业大脑”,关键在于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做支撑,覆盖的区域越广,数据分析就更精准,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赋能,为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数字化服务,为经济治理提供数字化手段。
在经济运行中有“产业大脑”,在城市、乡村等社会领域运行中,有“城市大脑”等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增强这些“大脑”的思考能力,更好地为服务产业、社会、群众,是深化数字化改革的一大重点。
不久前,“健康大脑 ”入围了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目前,“健康大脑 ”体系已开发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管理和智慧公卫3个子领域,上线各类数字化应用70余项,每日服务超1700万人次,初步构建起全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健康服务“生态雨林”,实现服务更便捷、治理更高效。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健康大脑”通过算法分析,精准决策,使全省域的卫生健康服务更便捷化、智能化、更有温度。
入学一键知、挂号网上约、停车不用找、刷脸即入住、救助更精准……通过数字化改革,“城市大脑 未来社区 未来乡村”则正渗透到群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解锁更智能幸福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
目前,各领域的“大脑”已经形成监测、评价、分析等能力,下一步要提升预测预警和战略目标管理能力,向智能化、智慧化加速迈进。
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是提升“大脑”思考能力的关键。在去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数据平台和各大系统应用开发的数据共享要做好统筹,特别是从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开放、应用等全生命周期构建公共数据平台,突出数据流和业务流协同,以数据流为依据,改造提升业务流,明确数据共享路径,为数字化改革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城市大脑 未来社区建设湖州市德清县武康街道推动垃圾分类精准管理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旭辉 摄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打造更多重大应用
一年来,浙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和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最期望解决的问题,纳入顶层设计、贯穿改革始终,打造了一批群众叫好的重大应用成果,让改革看得见、感受得到。
新的一年,数字化改革要突出实战实效,打造更多管用实用的应用。这需要发挥数字化改革抓手作用,聚焦解决矛盾、塑造变革这一核心要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转变。
外卖虽小,却是重大需求。外卖行业的数字化改革,事关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事关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治理创新。
今年3月1日起,浙江所有的外卖都需要商家贴上“外卖封签”,确保未拆封,否则外卖员或消费者可以拒收。商家通过“浙江外卖在线”每日上传餐具消毒、外卖封签等信息。“浙江外卖在线”进一步实现了从后厨到餐桌、从加工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骑手,网络餐饮外卖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实战实效的重大应用,必然是体现多跨特征的。数字化改革,要继续用好多跨应用开发的基本思路。通过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化响应、全数据决策支持、全流程协同联动。
去年,省市场监管局打造了“浙江外卖在线”、“浙江公平在线”等11个数字化应用,其中多个入选“最佳应用”。其中的“秘诀”,在于这些应用在直面群众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的同时,做到了各部门间横向协同、纵向联动。
“过去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一般在单个部门和系统内推进,而数字化改革则需要多个部门一起上,甚至是各个系统合力干。”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要跳出单一部门和系统的局限,推进跨部门、跨系统、多业务的综合集成创新。
改革,是数字化改革的“源代码”,也是重大应用的“根目录”。与政府数字化转型阶段的数字赋能不同,数字化改革主要通过建设重大应用推进改革突破、驱动制度重塑。
比如“浙农富裕”应用,就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围绕扩中提低、缩小三大差距等重大改革领域。通过该应用,在农民实施产业、就业、活权、强村、赋能、帮扶促富六个“一件事”实现了流程再造,打通民政、人社、文旅等20多个部门数据,帮助农民更好更快增收致富。
数字化改革不仅仅是个“器”,更是一个“道”。浙江将如何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数字化改革在正确的跑道上跑出加速度、跑出好成绩?
答案,也许就在这一个新的春天里。
【浙江新闻 】
数字化改革“浙”一年 浙江“改”了什么
2021年是浙江数字化改革元年。
自2021年2月18日数字化改革大会召开以来,浙江各地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时间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硬核”成果。
数字化改革一周年,这张“数字浙江”成绩单如何?让我们透过数字,一起来看看。
98.6%
平台底座全面建成
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数据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数据共享满足率98.6%;初步实现全省政务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一平台调度;数字孪生底座首批10个领域、22个试点应用全部上线。
127
应用成果持续涌现
谋划建设重大应用127个,上线运行107个,评选出省级最佳应用55个,打造了民呼我为、网络生态“数治通”、浙里基本公共服务等一批特色应用。
137
理论成果层出不穷
组织开展数字化改革理论研讨活动137余次,建立了一批数字化改革的规范性话语体系,理论专著、调研报告、理论文章等成果层出不穷。
16
制度保障不断健全
制定、修订数字化改革相关地方性法规16部,出台《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等制度文件,发布《数字化改革公共数据目录编制规范》等地方标准。
15
打通“最后一公里”
试点应用的15个下沉业务模块,率先在宁波、衢州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网格全贯通,初步形成“152”体系向乡镇以下延伸的实现模式和技术路径。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15日。
来源 浙江新闻
一审 肖勇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卢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