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k8凯发官网-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

抗美援朝志愿军工程兵黄学祚:呼吁市民在浪费粮食前多想想过去 -k8凯发官网

视频制作 记者 崔引 

“我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工程兵,修路、架桥、排雷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抢粮食,抢前方物资,就是因为知道粮食来得有多不容易,所以我才特别珍惜。”

6月23日,宁波市军休二中心军休干部、原宁波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黄学祚在回顾那段弹场雷海里奋斗的峥嵘岁月时,发出了如上感慨。


除了身上装备外

每人背一袋炒面(米粉)

黄学祚,浙江永康人,1935年3月出生,1951年4月入伍,1990年3月退休,1998年8月,由原宁波市徐戎干休所(现为宁波市军休二中心)接收安置。

1951年,黄学祚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参军以后,他就投入了训练。随后,他随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

“刚进朝鲜的时候,我们吃的粮食,主要靠自己背,那会儿在安东(辽宁省丹东市的旧称),每人除了身上装备外,再背一袋长长的炒面(米粉)袋,有七八斤重,起初也有人不情愿背,但在得知这些面到了战场上是用来保命的时候,即便再苦再累,大家都坚持了。”黄学祚回忆道。

那些日子,每天都是行军行军再行军,大家不知疲倦地赶路,为了尽快抵达前线战场,基本都是晚上行军,因为白天敌机袭击得很频繁。 

 

不浪费一点炒面,

每吃一顿做一次记号

越靠近前线,粮食供应越困难。

粮食运不上,补给的粮食往往又被敌机炸掉,大家只得开始吃自己背的炒面。

开始时,大家都感到炒面很难吃,到后来情况就变了,“因为饥饿,我们觉得炒面非常好吃,比猪肉大米饭都香!有的人没水喝了,就抓一把雪,就着炒面吃”,黄学祚告诉记者,吃炒面在当时也是有规定的,一次只能吃固定的量,指导员、班长、排长给大家的米袋子做记号,吃一顿做一次记号,总之是为了让战士们能尽量多维持几顿。战士们也会时常看看米袋子有没有漏,在粮食那么紧张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浪费。

图为黄学祚,资料照


抢粮食”是他的重要任务

呼吁市民在浪费粮食前多想想先辈们

走了18天后,终于和大部队汇合了,条件改善了一些。

黄学祚的任务,就变成了学习爆破、架桥、修路、排雷,边学边干。

“工程兵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的铁路炸坏了,我们就被叫去修铁路,公路炸断了,就去修公路,桥梁炸塌了,同样要去修桥梁,只有保证了这些,一线的战士们才能继续打仗。”黄学祚说。

黄学祚清楚地记得,有时候还在睡觉,就会被叫起床,“不马上去,物资就没了,后方的一切都是为了前方,如果我们没有第一时间抢到,那大家的粮食和物资就吃紧了。”黄学祚说。

就是因为知道粮食来得有多不容易,也亲身经历过吃不饱、吃不好的日子,从当兵时期开始,黄学祚就养成了从不浪费粮食的习惯。

“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换来的,浪费前,想想过去,想想红军先辈们,我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我的儿孙的。我吃过的饭碗,从来找不到一粒剩余的米饭。”黄学祚也想在此呼吁市民朋友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这项优良传统决不能丢,节约粮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朱琳 见习编辑 李特颖
一审 罗沧桑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徐叶 终审 杨静雅

甬上甬事
2021-06-25 17:17:4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