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道菜让人怀念,因为那是妈妈的味道 -k8凯发官网
天下的妈妈们,也许不是大厨,但她们亲手烹饪的菜,却藏着满满的爱。即使是米其林大厨,也无法复制这道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
对一个人来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到了多少年纪,都忘不了妈妈的那道菜。
这道菜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当然也是世间最美的味道。母亲节来临之际,《宁波老年》采访了几位喜欢美食的读者,有和大家一起分享儿时记忆中母亲的那道拿手菜,也有支招身为母亲如何满足儿子味蕾的美食攻略,当然最精彩的,还是来自本土美食作家第一次吃到丈母娘手艺的暖心故事,这些都是“妈妈的味道”。
徐春芹(海曙区集士港镇)
母亲的味道也是回不去的乡愁
徐春琴的母亲、女儿和外孙女
年轻时,徐女士跟随丈夫从台州黄岩来到宁波打拼。如今,一晃32年过去了,徐女士也有了第三代。
平日里,她和家人聊天讲话时,她甚至都快忘记了台州土话的发音,但她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做的麦鼓头。
麦鼓头,是黄岩当地的一种小吃,当地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外形上,麦鼓头酷似烧饼,但馅料更多,“馅料可以是梅干菜炒肉、萝卜丝炒肉,也可以是咸菜笋丝炒肉等水份较干的炒菜。”
徐女士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山地多,以前交通非常不便、道路崎岖,山里人出来干活往往要翻山越岭,需要更多的能量。为了外出方便携带,还能保证营养,就有了麦鼓头。徐女士小的时候,父亲每日出门务农,母亲就做麦鼓头当干粮,锅盖一开,油香、肉香、麦香,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当时炉灶大,一锅能做四五个,这就是一家人一顿饭的口粮。”
徐春芹结婚后,也学会了制作麦鼓头,她的女儿也已结婚生子,同样会做麦鼓头。麦鼓头的做法就这样传了下去。“现在条件好了,住在商品房,用着煤气灶,平底锅也是小小的,一锅只能做一个麦鼓头。”徐女士说,如今出去工作也不需要翻山越岭,出行都有车接送,但偶尔,她还是会梦到故乡的大灶台和做麦鼓头的母亲。
黄岩当地制作的麦鼓头
麦鼓头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和面。在高筋面粉中放入适当的油、少许盐以及温水,揉捏成光滑的面团,敷上保鲜膜放置半个小时;
第二步:醒面的同时,可以炒制馅料。以梅干菜肉馅为例,两种食材放入油锅炒熟、调味,不要放水即可;
第三步:把面团分成拳头大小,中间挖个洞,把馅料满满地填充进去再包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加入一大勺猪油。
第四步:包圆后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饼,如果擀面时馅漏了也没关系,涂上一点面粉水补一下即可。
第五步:锅里加入少许油,将饼放入,一面微黄时翻面,然后盖上锅盖用小火继续煎,打开盖子以后,你就能看到一个鼓成圆球的麦鼓头了。出锅放置一会,球形的麦鼓头就会重新变成饼,这时候就能切开食用了。
裘萍(奉化区锦屏街道)
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 三代人传承经典
“我女儿口味偏淡,不爱吃太咸的食物,调味料我就少放一些。”5月10日上午,伴随着一阵浓郁的香气,裘萍从厨房端出了给女儿融融准备的一道经典的妈妈味道——红烧肉。
裘萍从厨房端出了给女儿融融准备的红烧肉
在裘萍的记忆里,红烧肉是她的母亲最独特的一道菜,她从小爱吃五花肉,但由于母亲工作繁忙,能吃到红烧肉的机会并不多,每次闻到那香喷喷的味道,裘萍总是抢着要吃第一口。于是,裘萍将这道菜学会了。
想不到,对美食的喜爱也是会遗传的,这不,裘萍的女儿融融也是最爱五花肉制作的红烧肉。还在融融读幼儿园时,裘萍常常会在煮粥时放一点点碎肉末,融融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融融长大后,也变成了红烧肉的爱好者。
如今,每次融融一回家,裘萍就一定要煮红烧肉。还记得有一次,裘萍到菜市场太晚了,没有买到五花肉,而是买了其他部位的猪肉代替,没想到,融融一吃就分辨出来了。
香喷喷的红烧肉
另外,融融在裘萍原本的烹饪步骤基础上继续加工,创作了一个新式做法,加了枸杞等辅料,看上去造型和色彩搭配更好看了。
红烧肉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买来的新鲜五花肉洗净、切块;
第二步:用淀粉搅拌五花肉,使肉均匀的裹上淀粉,待3分钟~5分钟后洗净;
第三步:把洗净的五花肉放进高压锅,加水后用中火烧,烧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定(一般8分钟左右)
第四步:把高压锅里的肉和热水倒入炒锅,然后放入料酒、糖、腐乳汁、酱油;
第五步:先用中火烧,后用小火至入味即可。
谢静燕(鄞州区云龙镇)
创新菜品广受好评 孩子的口味都被养刁了
谢静燕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性格活泼好动,爱好烹饪的她经常各地搜罗食材,总喜欢琢磨一些创新菜品。
谢静燕喜欢研究美食
就拿这个季节应季的油焖笋来说,她的做法就与众不同。跟传统做法不一样,谢静燕在储存春笋这一步就另出新招,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
“我每年春天拿到的笋,到了来年春天都可以吃。”谢静燕告诉我们,将笋切成大块后,放入一个大口玻璃瓶,再盖上盖子,放入高压锅,锅内加水没过瓶盖,然后盖上锅盖煮,大概五分钟后,听到水沸腾后关火,再取出瓶子放凉即可,常温下保存,不用放到冰箱,也千万不要再碰玻璃瓶的瓶盖,以免空气进去,这样一来,延长了新鲜春笋的保质期。“所以,我们家的油焖笋都是现做现吃,煮好后不用再放到玻璃瓶长期储存。”
说起老菜新做,谢静燕还有许多窍门可以分享,比如制作红烧牛排,牛排焯水后,一般都会用冷水过一遍,事实是用温热的水冲洗,牛排做出来更有韧性,再如腌萝卜时,把握不好糖和醋的比例,可以直接换成苹果醋,味道刚刚好,还有酱油烤土豆,可以把小土豆先放到高压锅里蒸熟,再放到锅里,加入油和酱油煮,效率更高。
谢静燕的儿子目前在医院上班,她经常会做些好吃的菜品给儿子送过去,儿子一边尝着妈妈的味道,一边会忍不住说:“都怪妈妈做的太好吃了,都把家里所有人的口味都养刁了。”
每每听到这熟悉的“吐槽”,谢静燕不恼,反而觉得很有成就感,“妈妈做的食物味道是纯粹的,永远代表着家的味道。”
油焖笋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取适量的春笋(一般是1.5kg~2kg的量),切成6厘米厚的块状。
第二步:放入高压锅,冷水没过,煮3分钟~4分钟。待笋变软后捞出。
第三步:将笋块放到砧板上,切成小块。
第四步:为了使笋块更容易上色,先倒入冷油,再放一勺冰糖,开小火,大概5分钟,等冰糖完全融化后,放入切好的笋块,转大火,翻炒几遍,将糖油和笋块混合均匀。
第五步:加水没过笋块,加入适量美味鲜、盖上盖子,转小火焖煮,十分钟后盛盘即可。
柴隆(宁波本土美食作者)
“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时的那碗胶菜肉糊辣
2002年飘雪的隆冬,柴隆第一次见岳父母,纯属偶然,毫无准备,“那是一个冬日夜晚,和当时还不是太太的她,也不惧天气凛冽,当时天在下雪籽,我一路陪她走到寂寂无人的巷尾,仍依依不舍,不肯作别。”
哪想到,女朋友的妈妈听到门外声响,径直打开门,看到从未谋面的“毛脚女婿”,连连招呼进屋吃晚饭。当时,柴隆的脸都发了烫,不好意思跟进门。
没几句话工夫,未来丈母娘斩了冰箱里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红膏呛蟹,端出铮亮的清炖鲳鱼、油豆腐㸆肉,捧来一碗中央浇了麻油的胶菜肉糊辣。
记忆里的那道胶菜肉糊辣
火热哒哒滚胶菜肉糊辣落肚后,纵然窗外鹅毛雪纷纷落下,柴隆则感觉寒意全无,鼻尖微汗。
柴隆说,二十多年前的毛脚女婿,仓促懵懂上门,没有按宁波的习俗拎一只鹅,也没有带一条中华烟给老丈人,但丈母娘的这一碗古早味的胶菜肉糊辣,却给了他莫大的勇气。饭后,在和丈母娘丈人聊家常的过程中,他也不再拘谨了。
胶菜肉糊辣制作方法
第一步:霜降后的白菜带着甜味,山东大白菜也运到了宁波,抑或取甬城本地黄芽菜切成细丝;
第二步:起锅倒油,先炒肉丝,最好是半瘦半肥的,再放菜柄炒熟,然后放菜叶和干辣椒炒熟,这时加少许水煮开,放盐调味,最后放少许水淀粉,煮成浓稠状,出锅装盘。最后添一勺沸油或麻油。
记者 徐丽文 王昱汀 丁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