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规划2035年常住人口1150万,宁波这份规划草案今起公示 -k8凯发官网
视频制作:记者 周科娜
11月10日,记者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11月11日起,开始为期1个月的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这是我市编制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斌介绍说。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规划2035年我市常住人口1150万
《规划》将“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我市发展的目标愿景,具体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国际开放枢纽之都、东方滨海时尚之都、全国文明典范之都、城乡幸福共富之都、一流智慧善治之都。
明确宁波的城市目标为:循环畅通的国际开放枢纽、全球一流的智造创新中心、宜居共富的滨海时尚都市、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明确宁波的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城市、全球制造创新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规划》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为基本前提,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潜力、城市发展动力,规划2035年常住人口1150万人左右,按照1350万实际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
明确全域国士空间新格局
《规划》统筹都市核心职能,形成由“大港口、大产业、大文化、大都市”和“综合枢纽、港航贸易、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中央商务、公共服务、都市休闲、历史文化”组成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四梁八柱”的全域功能体系。
明确了“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全域国士空间新格局。
一体:全域一体化的滨海大都市。
两翼:三江平原和三北平原组团联动的北翼都市集聚发展区;山海蓝湾、组团魅力的南翼都市特色发展区。
多组团:全域多中心网络化、高效集约的城镇组团。
三江:甬江创新走廊、姚江文化走廊、奉化江魅力走廊。
三湾:统筹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三湾发展,打造综合生态带、产业带、人文带的都市滨海魅力格局。
大花园:以四明、天台山脉为核心建设生态屏障区,以翠屏山、东钱湖、象山港等构建都市绿心,以“连山-串城-通海”生态廊道为骨架,打造全域美丽生态大花园。
构建活力紧凑的城镇空间
《规划》指出,打造全域一体、组团高效的城镇空间,构建市域“1127x”的城镇空间体系和三级中心体系,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市域“1127x”的城镇空间体系具体为:
“1”:做强中心城区,集聚人口,提升活力与能级;
“1”:统筹余慈城区,整体打造,强化功能;
“2”:建设宁海、象山县域中心城市,彰显特色,优化服务;
“7”:强化7个重点镇;
“x”:提升若干一般镇。
三级中心体系,包括2个城市主中心、13个城市副中心、32个片区中心:
此外,《规划》还指出,打造山海互动、全域美丽的生态空间,构筑“一带两脉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打造粮食安全、优质富裕的农业空间,严守耕地保护底线,保持“四区一带多点”农业空间格局特色鲜明、格局稳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打造陆海统筹、三湾辉映的海洋空间,优化海洋功能分区,加强海岸线、海岛和海域空间的保护利用,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建。
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规划》构建高效联通、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现代化绿色交通都市,有力支撑国际国内双循环、区域协同一体、都市融合发展、中心增效提质。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枢纽?《规划》明确,将宁波舟山港打造为世界一流强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0万标箱,推进港口低碳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占比分别达到12.5%、50%以上;将宁波西枢纽打造为世界一流的空铁一体枢纽,大幅增加国际航线航点,让出行出游更加便利。
完善可达大通道:高铁方面,形成沪甬、杭甬、甬金、甬台温、甬舟五向直联复合高铁通道;高速公路方面,形成“五向十径、连湾疏港”约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
铁路、高速公路规划图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轨道交通方面,打造轨道上的宁波,构建“全域覆盖、中心直联、普快并举”的高标准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依托市域(郊)铁路网络,实现全域1小时交通圈;建设中心城区、余慈片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各自实现1小时通勤圈。市域快速轨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合计1000公里。
市域轨道交通规划总体格局示意图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根据《规划》,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合理布局市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规划至2035年,实现宁波“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图书馆、演出场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馆6-7处,常住人口人均文化设施用地达0.4-0.6平方米/人。
教育设施方面,高质量推进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宁波诺丁汉大学打造中外合作大学成功范例,加快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适度超前预留高等教育用地。中心城区按不低于常住人口40%千人指标配置学前段教育设施,70%千人指标配置小学段,35%千人指标配置初中段和高中段。结合人口特征与结构优化配置,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布局。
医疗卫生设施方面,规划至2035年,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7.8张,每个区(县、市)辖区内至少1所三甲综合医院,健康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0%。
养老设施方面,至2035年,每万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300床以上,其中认知障碍床位数22床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每个区(县、市)辖区内不少于1处区级养老机构。
体育设施方面,至2035年,实现各区(县、市)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覆盖,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重大单项体育赛事能力,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0.6-0.8平方米。
建设全域一体的公园绿地体系
《规划》指出,构建“中央公园-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绿地”的四级公园体系:中央公园,即翠屏山中央公园;自然公园,包括风景自然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海洋公园;郊野公园:城郊田野公园、城郊山林公园、城郊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包含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
规划至2035年,打造23处自然公园,建设郊野公园,利用改造闲置地打造口袋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90%,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以上。
此外,《规划》还指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彰显宁波文化内涵和滨海都市特征,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和人文魅力;完善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体系等。
《规划》公示期一个月
今起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规划》目前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明天将依法进行成果草案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根据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在完成人大常委会审议等法定程序后,经省政府转报国务院审批。
公示时间: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2月10日。
市民可将意见建议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反馈:
1.来信请寄:宁波市和济街9号,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处,邮编:315042,来信请注明:总规意见征集
2.电子邮箱:
3.宁波自然资源规划 微信公众号-微互动-总规公示 留言
4.公示现场留言
5.联系电话:89187288(工作日上班时间)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叶建明 张心澜 朱宁溪 编辑 曾梅
一审 程旭辉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卢科霞 终审 杨静雅